□孙晓帆
“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”。立秋后,大地万物在不经意间褪去一层燥热和青涩,植物也多了几分成熟的韵致。尤其是田野里的稻谷、黄豆,悄悄褪去绿衣,换成了斑驳的黄色,谷粒也慢慢饱满敦实。这是春天播下的希望,春播秋收,立秋禾熟,它们像在兑现一个曾经的诺言。
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。“禾”与“火”组成秋,是指植物快成熟的意思。每年阳历的8月8日前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入秋,这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来临,大地进入收获的季节。
古人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说立秋有“三候”。一候凉风至。二候白露降。三候寒蝉鸣。
有人觉得此三候与实际不太相符,因为一般立秋之后还有“一伏”,天气依旧炎热。但有风有露有蝉鸣的初秋之日,不知不觉一些枝叶就开始倦怠泛黄,款款而来的秋脚步是轻盈的。晨起,脸上偶尔拂过一丝清凉,露珠清冷地挂在草叶上,昼热夜冷的温差还是能让人感受到“凉风有信,秋月无边”的浅浅秋意。
诗人范成大在诗中写“十里西畴熟稻香,槿花篱落竹丝长。”秋来稻花香,秋天的第一缕香是稻香。我的家乡盛产水稻,入秋的十里熟稻是一幅迷人的画卷。在纵横交错的田垄上,片片泛黄的稻子害羞地低垂着头,微风拂过,稻穗飘香。农人走在田边查看水况,手捏几个谷粒,脸上笑出开心的八字纹,他们乐呵呵地隔空喊话:“你那片该动镰刀了吧?新米出来了哦!”稻花香里说丰年,熟悉的画面年年相似,那些田间地头的搭讪带着欣慰,传递着丰收的喜悦。欢喜的话语从农人心坎上说出来缓缓落到田间,飘进我儿时的记忆里。
当捆捆稻子在农人的肩上忽闪忽闪地聚集到打谷场,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谷垛子里,儿童钻在里面捉迷藏,在铺开待碾压的稻秆上,孩子们在里面打滚翻筋斗。
收割完稻子,农人又忙着抢收大豆。秋后的豆叶由绿变黄不过是几天之间的事,当黄豆叶渐渐成了黄褐色,意味着大豆彻底成熟了。担心大豆要从豆荚里蹦出来,人们忙不迭地把它们收拾到打谷场上晾晒半日,再用工具敲打敲打,滚圆的豆子纷纷落地。有熊孩子装一兜豆子,回去放在锅里炒焦,出来时嘴里咀嚼出嘎嘣脆的响声,满嘴香气,甭提小伙伴们有多嘴馋了。
立秋后,金黄的果实不只有稻谷和大豆,还有玉米在抽雄吐丝,长成了黄亮亮颗颗饱满的小棒子,高粱和向日葵,也橙黄一片。走入田间,看着成熟的果蔬庄稼,人们不由得喜上眉梢,满脸带笑。
春种满田皆碧玉,秋收遍地是金黄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致和魅力。正如人,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光荣和使命。爱当下,爱生活,秋已至,让我们一起用心迎接这个多彩的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