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兴安岭呼中区总面积0.937万平方公里,下辖呼中镇、呼源镇、碧水镇、宏伟镇4个镇,北秀社区、向阳社区、呼源社区、碧兴社区、宏伟社区5个社区。2024年末,呼中区户籍人口28645人,其中城镇人口28645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-0.9‰。
区位交通情况。呼中区位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,东与新林区相连,南与松岭区、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相邻,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交界,北与漠河市、塔河县接壤,距首府加格达奇区266公里。全区出行方式主要以公路交通为主,铁路交通原有林碧铁路通往外埠,于2016年4月因线路陈旧老化、存在安全隐患停运至今。公路总里程541.436公里。其中,主要公路2条,为省道连崟至兴华S218、十八站至室韦S301,里程222.659公里;县道4条,里程119.664公里;村道7条,里程199.113公里。
资源禀赋情况。呼中物产资源丰富,境内有高等植物600余种,代表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,其次是白桦、樟子松、云杉、钻天柳等;主要野生经济植物有偃松、蓝莓、红豆、黄芪、兴安杜鹃、细叶杜香等100多种。境内有79科307种野生动物,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动物有89种,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动物有47种,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1种,二级保护动物36种。呼中地处得尔布干成矿带上,现已发现有铁、铜、锌、钼、金、银、染料铁红、麦饭石等矿产及地热资源15种,规模较大的飞虎山铅锌矿现有探矿权2.079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矿石储量932.7万吨,远景储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。地热水的PH值为6.67,具备科考、医疗、高端饮用矿泉水等综合利用价值。
历史人文情况。民国时期,呼中所在区域隶属于呼玛县管辖。呼中1965年8月筹建,1968年4月改为地方行政建制,成立呼中区革命委员会;1970年10月呼中林业公司改称林业局,同年局址从呼源搬迁到呼中镇;1981年7月,呼中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,同年设立塔河县和漠河县,呼中及其他三区因多种原因未能同步解决区划问题至今。2020年7月,呼中区政府与呼中林业局实现政企分开,此前一直为政企合一管理体制。
生态环境情况。呼中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寒冷湿润。年平均气温-4.3℃,绝对最低气温-53.2℃,年均无霜期83天,森林覆盖率连续10年稳定在95%以上,是黑龙江主要支流呼玛河的发源地。生态条件优越,有中国第一大、世界第五大寒温带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,有中国最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,有大小白山、苍山石林等5个国家3A级景区,有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独特的石林地质奇观,有万年彩绘岩画遗迹“北山洞”古人类遗址。是大兴安岭海拔最高的地区,全区平均海拔810米,境内有千米以上高山859座,其中位于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28.7米的大白山,是大兴安岭北部最高峰,最能够代表大兴安岭的“岭”字特色,呼中也因此有“兴安之巅”之称。